您好,欢迎访问夹江外校幼儿园

成长热线:0833-5601666

【自主游戏学习故事集】—— 自主游戏“小小魔术手”

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李敏

(夹江外校幼儿园,四川  夹江,614100)

 [摘要]小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影响,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玩着玩着就失去兴趣或者无目的地乱玩的现象,那么究竟如何让小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既能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又能结合最近发展区有所提升呢?——游戏材料的投放成了至关重要的手段和策略。材料是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质量,幼儿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对游戏材料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游戏材料;小班

 

美工区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能够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对幼儿大脑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3-4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兴趣,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因此小班美工区学习材料的投放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投放材料才能使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有效,激发幼儿兴趣,这也是相关工作者研究的主题。

玩具名称:美工区游戏材料

材料构成:粘土、工具

适宜年龄:3岁以上

游戏价值:

1. 发展幼儿的情景游戏能力

2.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3. 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11.jpg


游戏案例

实施背景:

在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不能很好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性,使得材料在层次性、游戏性、功能性等方面发挥不出应有的教育价值。投放材料之前,我们首先应了解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小班的教学目标中有提高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的目标,针对这一 目标, 我们要去思考哪些材料和活动内容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些直观的、 便于动手操作的材料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观察时间:2019年4月3日

观察地点:班级教室

观察者:李敏

幼儿姓名:(以幼儿名字的关键字命名)

幼儿年龄:3、4岁

观察目的:了解小班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如何选取游戏材料。

观察记录:

豪小朋友选择了美工区的粘土,他用手戳了一会儿以后,想借助一些工具游戏,就自己跑到了美工区的篮子里面去找来了一些的工具刀子叉子面条机,还有各种动物模型,章芷豪拿着面条机制作56粗细不一样的面条以后又开始在桌子上切方形的面条,玩了一会儿以后他突然转过来望着我说老师,我想煮面条。我说好呀”。 

22.jpg


芷豪愣住了,想对我说什么又欲言又止了,我又问他你想要什么煮喃?他说我想用锅煮,我又问他:“那你的锅呢”他说“锅在娃娃家里面”“你想去吗”“恩”他跑去拿来了锅。

33.jpg

芷豪条形面条面条加工了一下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放进了他的锅里面,又要找来叉子他说我还没有碗,哎,那我就用锅吃吧,吃完面条以后他就把面条倒在了桌子上也开始制作其他的好吃的,然后他来了海螺的模型,螃蟹的模型,然后就开始在那制作其他的。

分析与思考

1.材料投放要有目的性,使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材料是孩子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如我们在投放制作蜘蛛的材料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孩子制作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剪刀,双面胶等。希望孩子在过程中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细条的长方形,这对中班孩子来说剪各种不同的形状是有一定的挑战的。

2.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统一的材料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活动能力与操作水平,而材料提供的渐进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如:在美工区域中,我们可引导幼儿先观察材料的外形、质地等特征,再进行“添一些、减(剪)一些的操作活动,使原有材料有了新的用途。制作瓢虫的材料我们既投放了手工纸又投放了绘画纸让不同的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可以选择折纸也可以选择绘画好了剪等方式,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能够完成的方式。

3.不断地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材料的投放中,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使材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尽可能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材料是否有趣、可变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在制作菊花的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材料先是提供了画好线的花瓣让幼儿进行沿着线剪,过了一周发现很多孩子的剪纸水平有了提升于是我们进行了材料的添加我们投入了没有划线的花瓣让孩子自己进行裁剪。

总结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的态度的独特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的美工区也是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舞台,而且一直是很多孩子特别喜爱的区域。但是往往老师在投放材料时缺乏思考,如何让材料投放注重目的性、多层次、可变性是需要一线教师重点探讨和研究的。美工区中,操作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要积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动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应玉燕.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求知导刊,2018(11)

[2]王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体现.幼教园地.学周刊,2017(01)

[3]孙恒.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课程与教学.华夏教师,2019(01)


相关动态
分享文章

【自主游戏学习故事集】—— 自主游戏“小小魔术手”

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李敏

(夹江外校幼儿园,四川  夹江,614100)

 [摘要]小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影响,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玩着玩着就失去兴趣或者无目的地乱玩的现象,那么究竟如何让小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既能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又能结合最近发展区有所提升呢?——游戏材料的投放成了至关重要的手段和策略。材料是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质量,幼儿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对游戏材料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游戏材料;小班

 

美工区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能够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对幼儿大脑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3-4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兴趣,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因此小班美工区学习材料的投放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投放材料才能使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有效,激发幼儿兴趣,这也是相关工作者研究的主题。

玩具名称:美工区游戏材料

材料构成:粘土、工具

适宜年龄:3岁以上

游戏价值:

1. 发展幼儿的情景游戏能力

2.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3. 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11.jpg


游戏案例

实施背景:

在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不能很好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性,使得材料在层次性、游戏性、功能性等方面发挥不出应有的教育价值。投放材料之前,我们首先应了解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小班的教学目标中有提高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的目标,针对这一 目标, 我们要去思考哪些材料和活动内容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些直观的、 便于动手操作的材料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观察时间:2019年4月3日

观察地点:班级教室

观察者:李敏

幼儿姓名:(以幼儿名字的关键字命名)

幼儿年龄:3、4岁

观察目的:了解小班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如何选取游戏材料。

观察记录:

豪小朋友选择了美工区的粘土,他用手戳了一会儿以后,想借助一些工具游戏,就自己跑到了美工区的篮子里面去找来了一些的工具刀子叉子面条机,还有各种动物模型,章芷豪拿着面条机制作56粗细不一样的面条以后又开始在桌子上切方形的面条,玩了一会儿以后他突然转过来望着我说老师,我想煮面条。我说好呀”。 

22.jpg


芷豪愣住了,想对我说什么又欲言又止了,我又问他你想要什么煮喃?他说我想用锅煮,我又问他:“那你的锅呢”他说“锅在娃娃家里面”“你想去吗”“恩”他跑去拿来了锅。

33.jpg

芷豪条形面条面条加工了一下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放进了他的锅里面,又要找来叉子他说我还没有碗,哎,那我就用锅吃吧,吃完面条以后他就把面条倒在了桌子上也开始制作其他的好吃的,然后他来了海螺的模型,螃蟹的模型,然后就开始在那制作其他的。

分析与思考

1.材料投放要有目的性,使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材料是孩子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如我们在投放制作蜘蛛的材料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孩子制作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剪刀,双面胶等。希望孩子在过程中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细条的长方形,这对中班孩子来说剪各种不同的形状是有一定的挑战的。

2.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正因为有着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统一的材料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活动能力与操作水平,而材料提供的渐进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如:在美工区域中,我们可引导幼儿先观察材料的外形、质地等特征,再进行“添一些、减(剪)一些的操作活动,使原有材料有了新的用途。制作瓢虫的材料我们既投放了手工纸又投放了绘画纸让不同的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可以选择折纸也可以选择绘画好了剪等方式,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能够完成的方式。

3.不断地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材料的投放中,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使材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尽可能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材料是否有趣、可变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在制作菊花的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材料先是提供了画好线的花瓣让幼儿进行沿着线剪,过了一周发现很多孩子的剪纸水平有了提升于是我们进行了材料的添加我们投入了没有划线的花瓣让孩子自己进行裁剪。

总结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的态度的独特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的美工区也是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舞台,而且一直是很多孩子特别喜爱的区域。但是往往老师在投放材料时缺乏思考,如何让材料投放注重目的性、多层次、可变性是需要一线教师重点探讨和研究的。美工区中,操作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要积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动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应玉燕.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求知导刊,2018(11)

[2]王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体现.幼教园地.学周刊,2017(01)

[3]孙恒.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课程与教学.华夏教师,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