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玩,无处不在
因为新冠疫情不能出门,年初的朋友圈曾被一个胖乎乎、萌哒哒的红衣小男孩刷屏,当他满含眼泪,用颤抖的哭声委屈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时,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可见,玩,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啊!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童年的游戏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和孩子在一起,快乐的亲子时光一定少不了玩。可是也有些爸爸妈妈说:“和孩子玩真够累的,真不如上班轻松。”这是因为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而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只要睁开眼就要忙着玩,一刻都停不下来。问题是,我们成人大多早就把童年游戏时的感觉忘掉了,有时候一下子都想不起来怎么和孩子玩。一位美国的朋友在微信里和我分享了一个孩子玩的创意,一下子给我们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发现其实在家里、在身边就藏着游戏宝库。玩,无处不在,跟花费无关,关键在于能不能想到,可以说,会玩也是一种创造力。给饭桌铺上干净够大的床单,四边垂地——这就是朋友发来的创意,超级简单。我照做后,孩子们看见了就欢呼着钻进去玩了;晚上把家里的灯全关掉,他们拿着手电筒又进了帐篷,在里边嘀嘀咕咕地探险做游戏,还热情邀请爸爸妈妈进“魔法屋”做客。

宅在家里,捉迷藏是特别有吸引力的游戏。窗帘后、床底下、储藏柜、沙发后边、门后面都是常规地点,孩子们还会脑洞大开地想出很多新创意。二宝2岁时还不太明白什么是捉迷藏,顾头不顾尾地躲在窗帘后,等不及别人找来就迫不及待地跳出去;现在3岁了,就明白了规则:要安静地藏着。我抱着她躲在衣柜里,扯件挂着的大衣遮蔽自己,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紧张地屏住呼吸,简直能听见自己心脏怦怦跳,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小时候。春天来了,外面百花盛开。但因为新冠疫情,安全起见,娃们仍需继续宅家,所以我们开发出几个惠而不费的应季“新项目”:给花盆盛点儿土,娃们用铲子挖土、洒水、和泥玩,玩得非常投入,花样百出。挖土玩够了,就搜集家里的种子种菜:生菜、小白菜、莴笋、黄瓜……你会问:“家里地方很大吧?”哈哈,几个花盆而已。下雨时,大多数孩子都冲回家躲雨,我家娃也飞也似地冲回家……高兴地套上雨衣雨鞋,赶紧出门——踏水踩水玩!只要不是雷电交加,这是我家的传统保留项目。闻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雨点“滴答滴答”地敲打雨伞,看着娃们脸上的灿烂笑容,我和娃手拉手,找到水坑"哗啦哗啦"涉水而过,真是不禁回想起自己野孩子般疯玩的童年。原文刊登在2020年7-8期《学前教育》(家教版)